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五章 東林崛起 (1)

關燈
首輔走了,日子卻還得過,原本排第二的趙志臯應該接班,但這人實在太軟,誰都敢欺負他,上到皇帝,下到大臣,都覺得他壓不住陣,於是皇帝下令,由大臣推薦首輔。

幕後人物顧憲成就此出馬。

顧憲成,字叔時,江蘇無錫人。萬歷四年參加鄉試,考中第一名解元。三年後去考了進士,成績平平,分配到戶部當了個主事。當官後,最不喜歡的人是張居正,平日怎麽別扭怎麽來。

比如張大人病重,大家都去上疏禱告,他不去,別人看他不上路,幫他署了名,他知道後不肯幹休,非把自己的名字劃掉,那是相當執著。不過這也沒什麽,當時和張大人對著幹的人多了去了,不缺他一個。

等到張居正死了,他就去了吏部,但也沒升官,還接著當六品主事(正處級),這中間還請了三年假。

總之,這是個並不起眼的人。

萬歷二十一年京察時,孫鑨是吏部尚書(正二品),趙南星是考功司郎中(相當於司長,正五品),而顧憲成只是個考功司員外郎(副手,從五品)。

萬歷八年進入朝廷,就當六品主事,混了十三年,才升了一級,實在有點說不過去。

但就是這麽個說不過去的人,卻是這場風暴的幕後操縱者(實左右之),不服都不行。

更為神奇的是,事情鬧大了,孫鑨撤職了,趙南星回家了,連王首輔都辭職了,他卻是巍然不動。非但不動,還升了一級,當上了吏部文選司郎中。

之前說過,文選司負責官員人事選拔,是吏部第一肥差。根據史料的記載,顧憲成大致屬於性格頑固,遇事不轉彎的人,如此個性,竟然能撈到這位置,實在有點不可思議。

不可思議的事情還在後面,當初孫鑨剛被免職的時候,吏部沒有部長,王錫爵打算趁機換人,推薦自己的親信羅萬化接班。顧憲成反對,推薦了右都禦史陳有年。

最終結果:吏部尚書陳有年。

你要知道,王錫爵大人此時的職務,是內閣首輔、建極殿大學士,領吏部尚書銜兼太子太保,從一品。而顧憲成,是個剛提拔一年的五品郎中。

王錫爵的後面,有萬歷撐腰。顧憲成的後面,什麽都看不見。

第一把手加第二把手,對付一個小小的司官,然而事實告訴我們,顧憲成贏了。

因為在顧憲成的背後,是一片深不可測的黑夜。

我認為,在那片黑暗中,隱藏著一股強大的力量。

很快,事實就將再次驗證這一點。

當萬歷下令大臣推舉入閣人選的時候,顧憲成先生又一次冒了出來,上疏推舉人選。雖說這事的確歸他管,但奇怪的是,如此重大的政治決策,吏部的幾位侍郎竟然毫無反應,尚書陳有年也對他言聽計從。史料上翻來覆去,只有他的光輝事跡,似乎吏部就他幹活。

而當萬歷同志看到顧憲成推舉的那個名字時,差點沒把桌子掀了。

因為在顧憲成的名單上,第一個就是王家屏。

作為吏部官員,顧憲成明知這家夥曾把皇帝折騰得七葷八素,竟然還要推薦此人,明擺著就是跟皇帝過不去。

所以皇帝也忍無可忍了,終於打發顧憲成回了家。

明代的官員,雖然罷官容易,升官倒也不難,只要過個幾年,時局一變,立馬就能回到朝廷重新來過。而以顧憲成之前的工作業績和運動能量,東山再起不過是個時間問題。

可誰也沒想到,顧先生這一走,就再也沒回來。

雖然把這人開了,萬歷很有點快感,但由此釀成的後果,卻是他死都想不到的。

自明開國以來,無論多大能耐,無論有何背景,包括那位天下第一神算劉伯溫,如果下野之後沒能重新上臺,慢慢地就邊緣化了,然後走向同一結局——完蛋,從無例外。

例外,從顧憲成開始。

和趙南星一樣,自從下野後,顧憲成名氣暴漲。大家紛紛推舉他再次出山,雖然沒啥效果,也算捧了個人場。不久之後,他的弟弟顧允成和同鄉高攀龍也辭官回了家,三個人一合計,反正閑著也是閑著,就講學吧。

這一講就是三年,講著講著,人越來越多,於是有一天,顧憲成對高攀龍說了這樣一句話:

“我們應該找個固定的講習場所。”

地方是有的,在無錫縣城的東頭,有一個宋代學者楊時講過學的場地,但年久失修,又太破,實在沒法用,所以這事也就擱置了下來。

七年後,出錢的主終於找到了。常州知府歐陽東鳳和顧憲成關系不錯,聽說此事,大筆一揮就給辦了,撥出專款修繕此地。此後,這裏就成為了顧憲成等人的活動地點。

它的名字叫做東林書院,實事求是地講,確實也就是個書院。但在此後的幾十年中,它卻煥發了不可思議的魔力,成為了一種威力強大的信念,那些相信或接受的信眾,歷史上統稱為東林黨。

無數人的命運,大明天下的時局,都將由這個看似與朝廷毫無關系的地方,最終確定。

王錫爵回家去養老,顧憲成回家去講學,王家屏自然也消停了,於是首輔的位置還是落到了趙志臯同志的身上。

這就真叫害死人了,因為趙志臯壓根就不願意幹!

趙先生真是老資格了,隆慶二年中進士,先當翰林,再當京官,還去過地方。風風雨雨幾十年,苦也吃了,罪也受了,七十多歲才混到首輔,也沒啥意思。

更為重要的是,他個性軟弱,既不如申時行滑頭,也不如王錫爵強硬。而明代的言官們大都不是什麽善茬,一貫欺軟怕硬。一旦坐到這個位置上,別說解決冊立太子之類的敏感問題,光是來找茬的,都夠他喝一壺。

對此,趙先生十分清楚,所以他主動上疏,不願意幹,情願回家養老。

可是萬歷是不會同意的。好不容易找來個堵槍眼的,你要走了,我怎麽辦?

無奈,趙志臯先生雖然廉頗老矣,不太能飯,但還是得死撐下去。

於是,自萬歷二十二年起,他開始了四年痛苦而漫長的首輔生涯。具體表現為,不想幹,沒法幹,卻又不能走。

說起來,他還是很敬業的。因為這幾年正好是多事之秋,外面打日本,裏面鬧冊立,搞得不可開交,趙大人外籌軍備,內搞協調,日夜加班忙碌,幹得還不錯。

可下面這幫大臣一點面子都不給,看他好欺負,就使勁欺負。宮裏失火了有人罵他,天災有人罵他,兒子惹事了有人罵他,甚至沒事,也有人罵他,說他就該走人(言志臯宜放)。

實在欺人太甚,老實人終於也發火了。

王錫爵在的時候,平素說一不二,動輒訓斥下屬,除了三王並封這種惹眾怒的事情外,誰也不敢多嘴罵他。到趙志臯這兒,平易近人,待人和氣,卻老是挨罵,老先生一氣之下,也罵人了:

“都是內閣首輔,勢大權重的,你們就爭相依附求取進步,勢小權輕的,你們就爭相攻擊,博取名聲!”

罵歸罵,可下面這幫人實在啥覺悟也沒有,還是喜歡拿老先生開涮。趙老頭也真是倒黴,在這緊要關頭,偏偏又出了事。

事情出在兵部尚書石星的身上,如果你還記得,當時正值第一次抗倭援朝戰爭結束,雙方談判期間,石星最為信任的大忽悠沈惟敬正處於巔峰期,談判前景似乎很樂觀,石大人便通報領導,說和平很有希望。

他的領導,就是趙志臯。

趙大爺本來就不愛惹事,聽了自然高興,表示同意談判。

結果大家都知道了,所謂和平,全是沈惟敬、小西行長等中日兩方的職業騙子們通力協作,忽悠出來的。事情敗露後,沈惟敬殺頭,石星坐牢。

按說這事趙先生最多也就是個領導責任,可言官們實在是道德敗壞,總找軟柿子捏,每次彈劾石星,都要把趙大人稍帶上。趙大人氣得直喘氣,要辭職,皇帝又不許。到萬歷二十六年,再撐不住了,索性回家養病休息,反正皇帝也不管。

萬歷二十九年,趙大人死在了家裏,不知是病死,還是老死。但我知道,他確實很累,因為直到他死的那天,辭職都沒有批下來,用今天的話說,他應該算是死在了工作崗位上。

趙志臯日子過得艱難,張位相對好點,因為他的脾氣比較厲害,言官們沒怎麽敢拿他開刀。加上他是次輔,凡事沒必要太出頭,有趙首輔擋在前面,日子過得也可以。

他唯一的問題,就是在抗倭援朝戰爭中,著力推薦了一個人。不但多次上疏保舉,而且對其誇獎有加,說此人是不世出之奇才,必定能夠聲名遠播,班師凱旋。

這個人的名字,叫做楊鎬。

關於此人,我們之前已經說過了。從某個角度講,他確實不負眾望,雖然輸了,還是輸得聲名遠播,播到全國人民都曉得。隨即開始追究責任。大臣們開罵,罵得張位受不了,就上疏皇帝,說:

“大家都在罵我(群言交攻),但我是忠於國家的,且毫無愧疚,希望皇上體察(惟上矜察)。”

皇帝說:

“楊鎬這個人,就是你暗中密奏,推薦給我的(密揭屢薦)!我信了你,才會委派他做統帥,現在敗仗打了,國威受損,你還敢說自己毫無愧疚(猶雲無愧)!?”

到這個份上,估計也沒啥說的了,張位連辭職的資格都沒有,就被皇帝免職,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幫他說話。

估計是受刺激太大,這位兄弟回家不久後就死了。

至萬歷二十九年,內閣的幾位元老全部死光,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人,就此踏上這個舞臺。

七年前,王錫爵辭職,朝廷推舉閣臣,顧憲成推舉了王家屏。但有一點必須說明:當時,顧先生推薦的,並非王家屏一人,而是七個。

這七個人中,王家屏排第一,可是萬歷不買賬,把顧憲成趕回了家。然而事實上,對顧先生的眼光,皇帝大人還是有所認可的,至少認可排第四的那個。

南京禮部尚書沈一貫,第四。

沈一貫,字肩吾,隆慶二年進士。算起來,他應該是趙志臯的同班同學,不過他的成績比趙大人要好得多,當了庶吉士,後來又去翰林院,給皇帝講過課。和之前幾位類似,他跟張居正大人的關系也相當不好,不過他得罪張先生的原因,是比較搞笑的。

事情經過是這樣,有一天,沈教官給皇帝講課,說著說著,突然發了個感慨,說自古以來,皇帝托孤,應該找個忠心耿耿的人,如果找不到這種人,還不如多教育自己的子女,親歷親為。

要知道,張居正同志的耳目是很多的,很快這話就傳到了他的耳朵裏,加上他的心胸又不算太寬廣,所以張大人當政期間,沈一貫是相當地蕭條,從未受到重用。

相對於直言上疏、痛斥張居正,而落得同樣下場的王錫爵等同志,我只能說,其實他不是故意的。

張居正死後,沈一貫才出頭,歷任吏部左侍郎、翰林院侍讀學士,後來又去了南京當禮部尚書。

此人平素為人低調,看上去沒有什麽特點,然而,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已。

顧憲成是朝廷的幕後影響者,萬歷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,兩人勢不兩立。

所以一個既能被顧憲成推薦,又能被皇帝認可的人,是十分可怕的。

萬歷二十二年(1594),沈一貫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,進入了帝國的決策層。

很快,他就展示了他的異常之處,具體表現為,大家都欺負趙志臯,他不欺負。

趙首輔實在是個徹頭徹尾的軟柿子,無論大小官員,從他身邊過,都禁不住要捏一把,而對趙大人尊敬有加的,只有沈一貫(事臯甚恭)。

但沈一貫先生尊敬趙老頭,絕非尊重老人,而是尊重領導,因為排第二的張位、排第三的陳於陛,他都很尊敬。

沈一貫就這樣紮下了根,在此後的七年之中,趙志臯被罵得養了病,陳於陛被罵得辭了官,都沒他什麽事,他還曾經聯同次輔張位保舉楊鎬,據說還收了錢,可是楊鎬事發,張位被彈劾免職,他竟安然無恙。

到萬歷二十九年(1601),死的死了,退的退了,只剩沈一貫,於是這個天字第一號大滑頭終於成為了帝國的首輔。

憑借多年的混事技術,沈先生游刃有餘,左推右擋,皇帝信任,大臣也給面子,地位相當穩固,然而在歷史上,沈一貫的名聲一貫不佳,究其原因,就是他太過滑頭。

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講,朝廷首輔就是背黑鍋的,國家那麽多事,總得找一個負責的,但沈先生全然沒有這個概念,能躲就躲能逃就逃,實在不太地道。

而當時朝廷的局勢,卻已走到了一個致命的關口。

萬歷二十九年,皇長子十九歲,雖然出閣讀書,卻依然不是太子,而且萬歷辦事不厚道,對教自己兒子的講官十分刻薄,一般人家請個老師,都要小心伺候,從不拖欠教師工資,萬歷卻連飯都不管,講官去教他兒子,還得自己帶飯,實在太不像話。

相對而言,皇三子就真舒服得多了,要什麽有什麽,備受萬歷寵愛,嬌生慣養,啥苦都沒吃過,且大有奪取太子之位的勢頭。

這些情況大家都看在眼裏,外加鄭貴妃又是個百年難得一見的蠢人,絲毫不知收斂,極為囂張,可謂是人見人恨,久而久之,一個父親偏愛兒子的問題,就變成了惡毒地主婆欺負老實佃戶的故事。

問題越來越嚴重,輿論越來越激烈,萬歷是躲一天算一天的主,偏偏又來了這麽個首輔,要知道,大臣們不鬧事,不代表不敢鬧事,一旦他們的怒火到達頂點,國家將陷入前所未有的騷亂。

然而動亂沒有爆發,因為這個曾經搞倒申時行、王錫爵、王家屏等無數政治高手,看似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,竟然被解決了。

而解決它的,就是為人極不地道,一貫滑頭的沈一貫。

說起來,這是個非常玄乎的事。

萬歷二十九年(1601)八月,沈一貫向皇帝上疏,要求冊立太子,其大致內容是,皇長子年紀大了,應該冊立太子,正式成婚,到時有了孫子,您也能享子孫滿堂的福啊。

無論怎麽看,這都是一封內容平平的奏疏,立意不新穎,文采很一般,按照以往的慣例,最終的結局應該是被壓在文件堆下幾年,再拉出去當柴禾燒。

可驚喜總是存在的,就在第二天,沈一貫收到了皇帝的回覆:

“即日冊立皇長子為太子!”

沈一貫當時就懵了。

這絕對不可能。

爭了近二十年,無數猛人因此落馬,無數官員丟官發配,皇帝都被折騰得半死不活,卻死不松口。

然而現在,一切都解決了。

事實擺在眼前,即日冊立太子,非常清晰,非常明顯。

沈一貫欣喜若狂,他隨即派人出去,通報了這一消息,於是舉朝轟動了,所有的人都歡呼雀躍,為這個等待了許久的勝利。

“爭國本”就此落下帷幕,這場萬歷年間最激烈覆雜的政治事件,共逼退首輔四人,部級官員十餘人、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,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、解職、發配,鬧騰得烏煙瘴氣,還搞出了一個叫東林黨的副產品,幾乎所有人都不相信,它會有解決的一天。

然而這件事情,卻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,由最意想不到的人解決了,遭遇父親冷落的朱常洛終於修成正果,榮登太子。

但此事之中,仍然存在著一個最大的疑問:為什麽那封上疏,能夠破解這個殘局?

我不知道沈一貫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,但我想了。

萬歷並不愚蠢,事實上,從之前的種種表現看,他是一個十分成熟的政治家,沒有精神病史,心血來潮或是突發神經,基本都可以排除,而且他的意圖十分明顯——立皇三子。

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,讓他放棄了這個經歷十餘年的痛罵、折騰,卻堅持不懈的企圖?

翻來覆去地審閱沈一貫的那封上疏,並綜合此事發生前的種種跡象,我得出了結論: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把稻草。

萬歷從來就不想立皇長子,這是毫無疑問的,但疑問在於,他知道希望很渺茫,也知道手底下這幫大臣都是死腦筋,為何還要頂著漫天的口水和謾罵,用拖延戰術硬扛十幾年?

如果沒有充分的把握,皇帝大人是不會吃這個苦的。

十幾年來,他一直在等待兩件事情的發生。然而這兩件事他都沒等到。

我曾經分析過,要讓皇三子超越皇長子繼位,修改出生證明之類的把戲自然是沒用的,必須有一個理由,一個能夠說服所有人的理由,而這個答案只能是:立嫡不立長。

只有立嫡子,才能壓過長子,並堵住所有人的嘴。

但皇三子就是皇三子,怎樣可能變成嫡子呢?

事實上,是可能的,只要滿足一個條件——鄭貴妃當皇後。

只要鄭貴妃當上皇後,皇後的兒子自然就是嫡子,皇三子繼位也就順理成章了。

可是皇後只有一個,所以要讓鄭貴妃當上皇後,只能靠等,等到王皇後死掉,或是等時機成熟,把她廢掉,鄭貴妃就能順利接位。

可惜這位王皇後身體很好,一直活到了萬歷四十八年(這一年萬歷駕崩),差點比萬歷自己活得還長,且她一向為人本分厚道,又深得太後的喜愛,要廢掉她,實在沒有借口。

第一件事是等皇後,第二件事是等大臣。

這事就更沒譜了,萬歷原本以為免掉一批人,發配一批人,再找個和自己緊密配合的首輔,軟硬結合就能把事情解決,沒想到明代的大臣卻是軟硬都不吃,丟官發配的非但不害怕,反而很高興,要知道,因為頂撞皇帝被趕回家,那是光榮,知名度噌蹭地往上漲,值大發了。

所以他越嚴厲,越有人往上沖,只求皇帝大人再狠一點,最好暴跳如雷,這樣名聲會更大,效果會更好。

而首輔那邊,雖然也有幾個聽話的,無奈都是些老油條,幫幫忙是可以的,跟您老人家下水是不可以的。好不容易拉了個王錫爵下來,搞了三王並封,半路人家想明白了,又跑掉了。

至於王家屏那類人,真是想起來都能痛苦好幾天,十幾年磨下來,人換了不少,朝廷越來越鬧,皇後身體越來越好,萬歷同志焦頭爛額,開始重新權衡利弊。

我相信,在他下定決心的過程中,有一件事情起到了關鍵的作用。

此事發生的具體時間不詳,但應該在萬歷十四年之後。

有一天,李太後和萬歷談話,說起了皇長子,太後問:你為何不立他為太子?

萬歷漫不經心地答道:他是宮女的兒子。

太後大怒:你也是宮女的兒子!

這就是活該了,萬歷整天忙裏忙外,卻把母親的出身給忘了,要知道這位李老太太,當年也就是個宮女,因為長得漂亮才被隆慶選中,萬歷才當上了皇帝,如果宮女的兒子不能繼位,那麽萬歷兄是否應該引咎辭職呢?

萬歷當即冷汗直冒,跪地給老太太賠不是,好說歹說才糊弄過去。

這件事情,必定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。

皇後沒指望,老太太反對,大臣不買賬,說眾叛親離,絲毫也不過分。萬歷開始意識到,如果不顧一切,強行立皇三子,他的地位都可能不保。

在自己的皇位和兒子的皇位面前,所有成熟的政治家都會做出同樣的抉擇。

決定政治動向的最終標準是利益,以及利益的平衡。

這是一條真理。

就這樣,沈一貫撿了個大便宜,成就了冊立太子的偉業,他的名聲也如日中天,成為了朝廷大臣擁戴的對象。

可你要說他光撿便宜,不做貢獻,那也是不對的,事實上,他確實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。

就在聖旨下達的第二天,萬歷反悔了,或許是不甘心十幾年被人白噴了口水,或許是鄭貴妃吹了枕頭風,又找了借口再次延期,看那意思是不打算辦了。

但朝廷大臣們並沒有看到這封推辭的詔書,因為沈一貫封還了。

這位一貫滑頭的一貫兄,終於硬了一回,他把聖旨退了回去,還加上了這樣一句話:

“萬死不敢奉詔!”

沈一貫的態度,深深地震懾了萬歷,他意識到,自己已經無路可退。

萬歷二十九年十月,皇帝陛下正式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,“爭國本”事件正式結束。

被壓了十幾年的朱常洛終於翻身,然而他的母親,那位恭妃,卻似乎永無出頭之日。

按說兒子當上太子,母親至少也能封個貴妃,可萬歷壓根就沒提這件事,一直壓著,直到萬歷三十四年,朱常洛的兒子出世,她才被封為皇貴妃。

但皇貴妃和皇貴妃不一樣,鄭貴妃有排場,有派頭,而王貴妃不但待遇差,連兒子來看他,都要請示皇帝,經批準才能見面。

但幾十年來,她沒有多說過一句話,直到萬歷三十九年的那一天。

她已經病入膏肓,不久於人世,而朱常洛也獲準去探望他,當那扇大門洞開時,她再次見到了自己的兒子。

二十九年前的那次偶遇,造就了她傳奇的一生,從宮女到貴妃,再到未來的太後(死後追封)。

但是同時,這次偶遇也毀滅了她,因為萬歷同志很不地道,幾十年如一日對她搞家庭冷暴力,既無恩寵,也無厚待,生不如死。

然而她並不落寞,也無悔恨。

因為她看到了自己的兒子,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。

青史留名的太後也好,籍籍無名的宮女也罷,都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作為一個母親,在臨終前看到了自己的兒子,看到他經歷千難萬苦,終於平安成人,這就足夠了。

所以,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刻,她拉著兒子的衣角,微笑著說:

“兒長大如此,我死何恨。”

這裏使用的是史料原文,因為感情,是無法翻譯的。

還有,其實這句話,她是哭著說的,但我認為,當時的她,很高興。

王宮女就此走完了她的一生,雖然她死後,萬歷還是一如既往地混賬,竟然不予厚葬,經過當時的首輔葉向高反覆請求,才得到了一個謚號。

雖然她這一生,並沒有什麽可供傳誦的事跡,但她已然知足。

在這個世界上,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,只有母愛,是為了分離。

接受了母親最後祝福的朱常洛還將繼續走下去,在他成為帝國的統治者前,必須接受更為可怕的考驗。

【梃擊】

朱常洛是個可憐人,具體表現為出身低,從小就不受人待見,身為皇子,別說胎教,連幼兒園都沒上過,直到十二歲才讀書,算半個失學兒童。身為長子,卻一直位置不穩,搖搖擺擺到了十九歲,才正式冊立為太子。

讀書的時候,老師不管飯,冊立的時候,儀式都從簡,混到這個份上,怎個慘字了得。

他還是個老實人,平時很少說話,也不鬧事,待人也和氣,很夠意思,但凡對他好的,他都報恩。比如董其昌先生,雖被稱為明代最偉大的天才畫家,但人品極壞,平日欺男霸女,魚肉百姓,鬧得當地百姓都受不了,但就是這麽個人,因為教過他幾天,辭官後還特地召回,給予優厚待遇。

更為難得的是,對他不好的,他也不記仇,最典型的就是鄭貴妃,這位婦女的檔次屬於街頭大媽級,不但多事,而且鬧事,屢次跟他為難,朱常洛卻不以為意,還多次替其開脫。

無論從哪個角度看,他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人。

但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,在皇權鬥爭中,好人最後的結局,就是廢人。

雖然之前經歷風風雨雨,終於當上太子,但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,只要萬歷一天不死,他一天不登基,幕後的陰謀將永不停息,直至將他徹底毀滅。

現實生活不是電影,壞人總是贏,好人經常輸,而像朱常洛這種老好人,應該算是穩輸不贏。

可是這一次,是個例外。

事實證明,萬歷二十九年,朱常洛被冊立為太子,不過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,兩年後,麻煩就來了。

這是一個很大的麻煩,大到國家動蕩,皇帝驚恐,太子不安,連老滑頭沈一貫都被迫下臺。

但有趣的是,惹出麻煩的,既不是朱常洛,也不是鄭貴妃,更不是萬歷,事實上,幕後黑手到底是誰,直至今日,也無人知曉。

萬歷三十一年十一月,一篇文章在朝野之間開始流傳,初始還是小範圍內傳抄,後來索性變成了大字報,民居市場貼得到處都是,識字不識字都去看,短短十幾天內朝廷人人皆知,連買菜的老大娘都知道了,在沒有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的當年,傳播速度可謂驚人。

之所以如此轟動,是因為這篇文章的內容,實在是太過火爆。

此文名叫《續憂危竑議》,全篇僅幾百字,但在歷史上,它卻有一個詭異的名字——“妖書”。

在這份妖書中,沒有議論,沒有敘述,只有兩個人的對話,一個人問,一個人答。問話者的姓名不詳,而回答的那個人,叫做鄭福成。這個名字,也是文中唯一的主角。

文章一開始,是兩個人在談事。一個說現在天下太平,鄭福成當即反駁,說目前形勢危急。因為皇帝雖然立了太子,但那是迫於沈一貫的要求,情非得已,很快就會改立福王。

這在當年,就算是反動傳單了,而且鄭福成這個名字,也很有技術含量,鄭貴妃、福王、成功三合一,可謂言簡意賅。

之所以被稱為妖書,只說皇帝太子,似乎還不合格,於是內閣的兩位大人,也一起下了水。

當時的內閣共有三人,沈一貫是首輔,另外兩人是沈鯉和朱賡。妖書的作者別出心裁,挑選了沈一貫和朱賡,並讓他們友情客串,臺詞如下:

問:你怎麽知道皇帝要改立福王呢?

鄭福成答:你看他用朱賡,就明白了。朝中有這麽多人,為什麽一定要用朱賡呢?因為他姓朱,名賡,賡者,更也。真正的意思,就是改日更立啊(佩服,佩服)。

這是整朱賡,還有沈一貫同志:

問:難道沈一貫不說話嗎?

鄭福成答:沈一貫這個人陰險狡詐,向來是有福獨享,有難不當,是不會出頭的。

鬧到這個份上,作者還不甘心,要把妖書進行到底,最後還列出了朝廷中的幾位高官,說他們都是改立的同黨,是大亂之源。

更為搞笑的是,這篇妖書的結尾,竟然還有作者署名!

落款者分別是吏科都給事中項應祥,四川道禦史喬應甲。

這充分說明,妖書作者實在不是什麽良民,臨了還要耍人一把,難能可貴的是,他還相當有版權意識,在這二位黑鍋的名下還特別註明,項應祥撰(相當於原著),喬應甲書(相當於執筆)。

這玩意一出來,大家都懵了。沈一貫當即上書,表示自己非常憤怒,希望找出幕後主使人,與他當面對質,同時他還要求辭官,以示清白以及抗議。

而妖書上涉及的其他幾位高級官員也紛紛上書,表示與此事無關,並要求辭職。

最倒黴的人是朱賡,或許是有人惡搞他,竟然把一份妖書放在了他的家門口。這位朱先生是個厚道人,嚇得不行,當即把這份妖書和自己的奏疏上呈皇帝,還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,說我今年都快七十了,有如此恩寵已是意外,也沒啥別的追求,現在竟然被人誣陷,請陛下讓我告老還鄉。

朝廷一片混亂,太子也嚇得不行。他剛消停兩年,就出這麽個事,鬧不好又得下去,整日坐臥不安,擔驚受怕。

要說還是萬歷同志久經風雨,雖然憤怒,倒不怎麽慌。先找太子去聊天,說我知道這不關你的事,好好在家讀書,別出門。

然後再發布諭令,安撫大臣,表示相信大家,不批準辭職,一個都別走。

穩定情緒後,就該破案了。像這種天字第一號政治案件,自然輪不上衙門捕快之類的角色,東廠錦衣衛傾巢而出,成立專案組,沒日沒夜地查,翻天覆地地查。

萬歷原本以為,來這麽幾手,就能控制局勢,然而這場風暴,卻似乎越來越猛烈。

首先是太子,這位仁兄原本膽小,這下更是不得了,窩在家裏哪裏都不去,唯恐出事。而鄭貴妃那邊也不好受,畢竟妖書針對的就是她,千夫所指,輿論壓力太大,每日只能以淚洗面,不再出席任何公開活動。

內閣也消停了,沈一貫和朱賡嚇得不行,都不敢去上班,呆在家裏避風頭。日常工作只有沈鯉幹,經常累得半死。大臣們也怕,因為所有人都知道,平時爭個官位,搶個待遇的沒啥,這個熱鬧卻湊不得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